胶粘剂的七大理论介绍?-上海韦本
  • 业务电话:+86(21)51693135  售后电话:+86(21)2281847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文档 > 胶粘剂的七大理论介绍?

胶粘剂的七大理论介绍?

胶粘剂的七大理论介绍?

胶粘剂工业的飞速发展,为胶接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而且,胶接力的形成是因胶粘剂和被胶接材料的种类及胶接过程的不同而异,所以胶接强度的形成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胶接理论能解释所有胶接现象。为此,很有必要了解各种已知的胶接理论。

那么,目前胶接理论主要有哪些呢?

1、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在界面层上相互吸附产生的。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该理论认为,胶接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一阶段,胶粘剂分子通过布朗运动,向被胶接物体表面移动扩散,使两者的性能基团或分子链段相互靠近;二阶段,吸附引力的产生。

2、静电理论

固体表面分子和胶粘剂分子的静电吸引是通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来实现的。

3、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对同属于线性高分子的胶接体系或轻度交联的高分子胶接体系是有效的。 扩散理论认为,胶粘剂和被粘物分子通过相互扩散而形成牢固的接头。两种具有相溶性的高聚物相互接触时,由于分子或链段的布朗运动而相互扩散。在界面上发生互溶,导致胶粘剂和被粘物的界面消失和过渡区的产生,从而形成牢固的接头。

4、机械结合理论

机械结合理论认为液态胶粘剂充满被胶接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啮合连接或投锚效果。

5、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产生化学反应而获得高强度的主价键结合。

6、配位键理论

胶接界面的配位键是指胶粘剂与被胶接物在界面上由胶粘剂提供电子对,被胶接物提供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从而形成胶接界面的配位键。

7、其它胶接理论 (1)弱界面层胶接理论; (2)五环说; (3)流变理论。

胶粘剂的七大理论介绍?

本文转自“互联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021-22818476